【家庭情緒勞動不失衡】2-4
難得可以邀請到另一位爸爸願意一起來分享家庭關係中的情緒勞動,圍爸邀請 社團法人高雄市全人教育家長協會 理事吳偉成。感謝偉成也來接力分享親職角色間的情緒勞動~
親愛的偉成,
首先,先祝你 #父親節快樂!
我記得你之前也請過育嬰假?在我有限的記憶中,彷彿記得在生態女性主義中,肯定母親出現在女性的生活中帶來的成長。我們作為父親,相同有著與嬰幼兒緊密連結的經驗,我總難以忘記,那一刻當我決定放下孩子,回到學校職場教書,不知內心已大戰千萬回,因為真的很享受陪伴肉肉成長的過程。不知道育嬰的過程,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享受育兒的過程?或是也在育兒中感受到各式各樣親職期待的枷鎖?
從前面幾個家庭的故事,都聽到母親育兒之後,帶來失衡的情緒勞動的故事?在異性關係中,作為爸爸的你,也會經歷一樣的故事嗎?或是這樣的故事只存在於媽媽的角色?
相同的,什麼會影響在親職角色中的情緒勞動呢?是在你和妻子之間的分工?情緒勞動的密集程度?我想我們在與伴侶間協商的過程,似乎也是一種情緒勞動的過程?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,甚至很多時候想好好說話的過程,也是情緒勞動的過程?
在閱讀大家的家庭故事、親職故事的過程中,我似乎也體會到:情緒很難不失衡?情緒很難不失控?我們似乎也容易被「好爸爸/好媽媽」的角色綑綁與束縛,背負著不知從何而來的角色責任,也自責於我們無法平衡情緒的狀態,妳也是一樣的嗎?甚至,許多親職專家總是提醒我們要「教養一致」,才是較好的「共親職」(合作當家長)行為的表現?這是不是也增加我們情緒勞動的份量?
我也想聽聽,是不是隨著「親職角色」的上身,也讓我們「家庭/育兒情緒勞動」,外溢到了家庭場域之外?也許也到了社區?到了學校面前?我們總是得維持著某種包袱?我們似乎都是在情緒上,不斷「做工的人」?
很期待能聽到偉成爸爸來分享你們家的情緒勞動故事~
平安自在
圍爸
#情緒勞動 #家庭情緒勞動
#爸爸樣 #老子都不老子 #老媽子可不老媽子
#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#共同承擔情緒勞動